正值开学季,本文将进行防诈骗案例分享之“校园贷”陷阱。
近年来,“校园贷”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,虽已得到有效遏制,但其如同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以各种“马甲”隐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稍有不慎,便会落入陷阱,其中“美容贷”便是“校园贷”最新的变种之一。
一、典型案例
“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高考后,被电信诈骗9900元学费 ,在报案后回家的路上昏厥,于当年8月21日离开”。又到一年开学季,无数的“新鲜血液”涌入全国各高校。从新生迈入大学的那一刻起,除了老师和学长学姐在等着你们,还有一些骗子也在虎视眈眈。大学新生社会经验少,容易上当受骗 每年开学季,也成了骗子的狂欢季。
开学第一课,凡事要多一个心眼,不要轻信他人的话。在遇到骗局之后,要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,不要因为害怕被责怪而沉默。
二、骗术揭秘
1、创业骗局 校外“成功人士”会找你开店
小罗今年刚从大学毕业,4年前,在她进入大学报到后的第二天,就遇到了创业骗局。“我一个人就被骗了2000元,我们宿舍3个人,一共被骗了6000多元。”
开学第二天的晚上,小罗和两名同学在宿舍休息。突然有人敲门,两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。在两名女子的轮番劝说下,宿舍里的3名同学都有些动心。“需要多少钱才能加盟呢?”小罗问道,“你们三个人8000元就行。”一名长发女子回答,“你们不用担心,我会先把卖的饰品给你们,你们马上就可以在宿舍开店。”说着,女子从身后的黑色背包里拿出6盒戒指,“这些都是纯银的,价值绝对高出8000元”。
“当时那两个骗子还说会给我们送展示柜和其他商品,结果两天后,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。”小罗无奈地说,骗子失联后,因为没有证据,他们甚至不知道两名女子的姓名是不是真的,加上害怕被家长知道,3人没有报警,也没告诉学校。
像小罗一样遇到创业骗局的老员工不在少数,很多都因为没有证据不了了之,所以在刚进入大学时遇到此类情况,一定要擦亮双眼,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话。
2、苦口婆心劝你买学习材料
“学妹(学弟)我和你说,这个英语报纸一定要买,以后你们考四级肯定会用到。”这样的话在刚开学时你绝对不会少听,各种自称是学姐学长的人频繁出现在宿舍、食堂、教室这些新生聚集的地方,以前辈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劝你该买这买那,然后再顺水推舟地说自己就在卖这些新生必备品,看在是学姐学长的份上,还能给你打个折。乍一听起来,的确是学姐学长对后辈的关心,然而,当你掏钱买了以后,你会发现现实是残酷的。
类似这样的推销骗局还有很多,有的抬高价格销售商品、有的卖假冒伪劣商品、有的直接骗了钱之后再也找不到。“学姐学长”不一定是真的,也不一定是真心实意照顾学妹学弟。
3、贷款骗局 美容贷成最新变种
近日,校园贷又出现“新品种”——美容贷。一些美容机构和美容贷中介里应外合,先引诱员工进行免费美容咨询,然后提出需要进行整容手术,如果员工没钱,美容机构就会提出给员工贷款。
这些网贷平台打着0抵押0担保低利息的旗号,但实际上风险很高、利率很高、还款要求也很苛刻。在进行校园贷的时候,基本上所有贷款员工都必须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、员工证、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等,一旦员工逾期或不还贷款,周围的人都会因此受牵连。
4、信息骗局 扫码送礼把个人信息全暴露
“同学们快来看一看,扫个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取礼品。”这样以送礼品为名让人扫二维码的情况十分常见,很多老员工认为不就是扫个二维码吗?能有什么影响。但其实,在扫完二维码后,这些商家往往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,你的姓名、电话、身份证号,甚至有的还会让你填写家人的联系方式等。
当你的基本信息暴露后,也许当时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,但却后患无穷。这些所谓的商家会将你的基本信息整理后出售,这就是为什么在遭遇电信诈骗时,对方总能掌握你的基本信息。
三、警方提示
准老员工,如果感觉被诈骗怎么办?
第一步:立马取消交易,保持冷静;
第二步:找辅导员,找辅导员、找辅导员!
第三步:辅导员协助处理,联系家长,必要时寻求警方处理。